火箭炮作为二战风云2中后期核心火力单位,主要通过军团城市二级建造解锁,包括喀秋莎和龙卷风两种类型。获取前提需完成军团城建设并升级至二级军备生产线,消耗钢铁、石油等资源进行生产。喀秋莎以对车辆目标4倍于自行火炮的伤害著称,而龙卷风则是应对空中威胁的高效防空选择。需注意火箭炮属于高价值脆皮单位,需优先规划资源分配与保护措施。
火箭炮的战术部署需遵循射程与仇恨机制原则。喀秋莎射程远超视野范围,必须依赖侦察车、摩托化步兵或坦克单位提供视野支持,否则无法攻击阴影区目标。其仇恨优先级为远程单位,因此避免直接与反叛军对射,否则会承受不必要的战损。防守时可将火箭炮与炮塔协同布阵,形成交叉火力覆盖;进攻时则需配合坦克急行军吸引敌方火力,为火箭炮创造安全输出环境。
火箭炮的功能定位极为多元。除常规陆地作战外,喀秋莎凭借超远射程可对舰船造成显著伤害,实现岸基火力支援海战。龙卷风则能有效拦截敌方轰炸机群,但需警惕敌方快速突击单位的针对性打击。实战中建议将火箭炮置于后排或森林地形,利用地形攻击加成提升输出效率,同时减少被锁定的概率。
火箭炮的维护与进阶需持续投入。优先升级高产铁矿和油井以保证钢铁、石油供应,并通过商业区交易补充短缺资源。部队编组时建议以重型坦克或歼击车作为前排屏障,搭配攻城车针对建筑目标,形成坦克抗伤-火箭炮输出-攻城车拆塔的完整体系。若资源有限,可暂用自行火炮过渡,但其综合性能远不及火箭炮。
火箭炮的操作细节直接影响战场胜负。单位移动时需保持分散队形,避免被喀秋莎的群伤效果一次性覆盖。进攻城市阶段应优先摧毁敌方炮塔和主城,防止防御设施重建。防守战中则需实时调整火箭炮站位,利用其火力信标特性诱导敌方单位进入己方伏击圈。